漢學工具書——開啟四庫的鑰匙

  

開吉法師主講  (第三十一集)  2021/7/3  英國漢學院

  尊敬的各位老師,尊敬的各位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漢學工具書——開啟四庫的鑰匙》第三十一集。在前面的課程中為大家所介紹的,是《檢查事物掌故事實》這一類的工具書。

  今天我們還是繼續來介紹這類工具書,從《太平廣記》五百卷這裡開始來做介紹。

  伯元先生在《訓詁學》當中關於工具書的用法,為我們介紹《太平廣記》五百卷,這是宋朝時期李昉等奉敕撰,就是奉朝廷的政令來編撰的。《太平廣記》五百卷這部書,是在宋朝的太平興國二年和《太平禦覽》同時受詔撰,就是說《太平禦覽》跟《太平廣記》兩部書,是同時由朝廷頒佈詔令開始編撰的。在三年八月,就是上一節課所介紹的這部《太平廣記》就先完成了。

  那麼雜編、野史、傳記、小說為五百卷,這是《太平廣記》的編撰,它跟《太平禦覽》是不同的。《太平廣記》的分類是從神仙類一直到雜錄類,它所記載的內容是一些史書、傳記、小說等,總共是五百卷。它的分類是分為九十二大類,這個分類伯元先生在《工具書之用法》有把它列舉出來。從神仙類、女仙類、道術類、方士類、異人類、異僧類、釋證類等等,在整部書當中關於儒釋道三方面的介紹都有。一直到最後雜錄類它包含的類別是很多的,有九十二大類。小類是分為一百五十多個小類。

  《太平廣記》引用的書目範圍也是很廣,伯元先生有談到它有四百七十五種,這是它引用的書目。這些書目有的是在宋朝的時期是能夠看到,但到後世漸漸的亡佚消失了,這些亡佚消失的書籍就有兩百四十多種。

  《太平廣記》這部書它的體例是在每一個大類的下面又分了很多子目,比如《太平廣記》第一卷,就是從神仙類開始,就是神仙一。在神仙下面大家就會看到有老子、木公、廣成子、黃安、孟岐等等。其實它的結構還是蠻簡單的,比如我們想找老子直接就在這個神仙一下面就可以看到老子的故事。整部《太平廣記》它的體例,是在每一個大類當中又分了子目,每一卷的子目有的是只有幾條,但有的子目會多到三十多條。

  每一條就是以子目為題,就像剛剛說到的神仙一,下面就是老子、木公、廣成子、黃安、孟岐就是以這個為題。這一段我們在後面的書影當中有給大家列出來,這是《太平廣記》最開頭的部分,大家會從這裡看到它體例的編排。以這個子目為題就編錄原文的一段,有的時候是好幾段,但是這些段落的出處並沒有把它標注出來。雖然出處有遺漏但是大體上的還算是比較清楚的,就是它的出處原則上會在這段文的最後,就是說這個故事是從哪里摘錄出來的,會把它注出來。

  《太平廣記》它和《太平禦覽》的內容是很不相同的,《太平禦覽》一千卷前面有跟大家介紹過,我們從它的分佈就可以看出它和傳統的類書是比較接近的。就是《太平禦覽》從天部、時序部一直到百卉部,大家可以看到它是一部類書的性質。可是《太平廣記》它所收集的內容就和一般的類書很不同,它大多數會談一些神怪的內容,而在古時候像傳奇、小說這些內容,有很多都是靠《太平廣記》這部書才保存下來。

  因為剛剛有提到亡佚的書,就是後世失傳的書它所引用的就有二百四十多種。在《太平廣記》當中也會談到一些名物的典故、風俗習慣等等,在這其間也有出現。因為《太平廣記》它所引用的內容是非常豐富,而且這其中談到的故事讀起來是很好看的、很有趣的。

  因此可以說它是說不之淵藪,詞林之津逮。那什麼是淵藪?淵藪所指的就是人或者是物所聚集的地方叫做淵藪,詞林之津逮,津逮是指通過津渡而到達的意思。

  《太平廣記》伯元先生也特別強調,正是因為它的這個特點,現代人如果要研究關於在歷史上社會的史料,還有風俗的變遷,也可以參考《太平廣記》的記載,同時它還可以補六朝以及唐代的正史的闕遺。所以《太平廣記》和《太平禦覽》雖然內容很不相同,可是它們是各自有各自的作用。對於古籍的校勘《太平廣記》也是有著它特別的作用,伯元先生有把它所分的這九十二大類列出表。

  在《四庫全書》當中《太平廣記》這部書,它並沒有分在類書類,它被分在小說家類,這也是根據它的內容和性質而決定的。另外除了它的這九十多個分類之外,這個書它的分量也是比較多的,在檢索方面伯元先生就有談到,在燕京大學的引得編撰處,他曾經編過一部《太平廣記篇目及引書引得》,因此可以用這個引得來進行檢索。另外這部書編者曾經對於在引得方面他有作一些考證的工作,所以凡是從事古籍的輯佚工作者,用《太平廣記》這部書的引得可以幫助人們省掉很多的時間跟精力。

  因為《太平廣記》這部書它畢竟有五百卷這麼大的一個分量,可以說是卷帙浩繁。古人在編這個的時候,我們看《四庫》的本子就可以看出它直接就進入正文,基本上沒有什麼目錄讓我們來進行檢索。如果是可以參用這個引得的話,在檢索方面就可以幫助我們省掉很多的時間。這是伯元先生關於這部書的介紹。

  在文淵閣本的《四庫全書》當中,《太平廣記》是收在子部三四九小說家類,它並不是在類書的範圍,是屬於小說家的範圍,它有五百卷之多這個分量也是比較大的。文淵閣本《四庫全書》就是從子部三四九小說家類開始,這是《太平廣記》的第一冊,之後二、三等等這些依次往後排。在這一冊的目次當中,大家就會看到它的作者標注的就是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廣記》一,就是從這一冊開始。

  我們來看一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關於這部書的介紹。《太平廣記》五百卷,《四庫》當中所收錄的是內府藏本。在《總目提要》當中最開始出現的訊息,除了書名跟卷數之外,再就是講明了這部書的版本訊息,也就是收入《四庫》當中的版本是什麼本子。

  下面就是它的作者,作者是宋朝時期的李昉奉敕監修,從這裡大家就可以看到,除了是奉朝廷的敕令來編撰之外,李昉他所扮演的角色是監修,還有許多的專家學者是跟李昉一起來編撰這部書的。下面又列舉出了十二位共同編撰《太平廣記》的學者,當中除了扈蒙、李穆、湯悅還有我們熟悉的徐鉉。大家要是學《文字學》、《說文解字》的歷史對於大徐、小徐都不陌生,他是宋朝時期的學者,徐鉉就有參與編輯修撰《太平廣記》的工作,此外還有宋白、王克貞等十二人。

  這個時間是從宋朝太平興國二年的三月開始,朝廷下詔要編撰《太平禦覽》跟《太平廣記》這兩部書,這兩部書是在同一年接受詔令來編輯的。一直到太平興國的三年八月表近,這一段的記載四庫館臣他是根據《宋會要》的記載。

  在《玉海》當中的記載不一樣,《玉海》的記載是說是在太平興國二年三月戊寅所集,這部書最後完成則是在太平興國八年的十二月庚子這個時候,整部書才全部完成。在日期的記載上面《宋會要》跟《玉海》的記載有所不同的,這兩個記載究竟那一個比較可靠?四庫館臣則是說未詳孰是,不知道兩種說法到底哪一個是比較準確的,就是暫時還無從考證。

  在六年正月,《太平廣記》五百卷完成之後,在太平興國六年的正月勑雕板印行。勑這個字是敕的異體字,左邊一個來右邊一個力,我們平常不常用這個字,它和帝王敕建這個敕是相同的,是異體字。就是帝王下詔要對於《太平廣記》五百卷來正式的印刷流通,雕板印行我們知道在古時候書籍的印刷,印刷術有經歷了一個從雕板印刷一直到活字印刷的過程。這兩種形式是不同的,總之說到雕板就是表示要對這部書開始進行刊刻、流通、印刷、出版,就是這個意思。

  《太平廣記》它是分做五十五部,它所採的書在《四庫薈要》當中所記載的是三百四十五種。但是伯元先生在《工具書之用法》當中,他說仔細來查找《太平廣記》所採用的書不止三百四十五種,實際上有四百七十五種。其中有二百四十多種這個書在後世就已經失傳了,因此它所採的書還是相當豐富的。

  《太平廣記》的內容是古來的軼聞瑣事、僻笈遺文鹹在焉。這個軼聞的意思就是說沒有在正式的記載當中,有一些雜談瑣事,瑣事就是指零碎的小事。僻笈遺文,僻笈這個笈是書箱的意思,遺文是散逸的詩文。這是《太平廣記》它搜羅的內容,有許多是沒有在正史當中所記載的,所選編的是野史、傳記、小說等等這一類的內容。

  卷帙輕者往往全部收入,這個卷帙就是指書籍。因為古人它書籍的形式,這個卷是可以卷起來一卷一卷的。帙則是像線裝書是一本一本,這個書要有一個套子把它套起來這個叫帙。所以卷帙在古時候就是書籍的範稱就叫卷帙,泛指書籍。如果這一段內容它從野史、傳記、小說當中所收進來,內容比較少的往往就全部把它收到《太平廣記》當中。蓋小說家之淵海也,這個淵海它所指的就是深淵和大海。那也是比喻,就是比喻它非常幽深廣闊,所以叫《太平廣記》。它就像大海一樣把這些野史、傳記、小說的內容,都搜羅在《太平廣記》當中,因此它的內容很豐富。

  《玉海》這部書我們後面的內容會跟大家介紹,這個《玉海》也是跟《太平廣記》屬於同一類的工具書。它同樣是宋朝時期所編輯的,也是讓我們來《檢查事物掌故事實的工具書》,《玉海》等一下我們會再做一下介紹。《玉海》就曾經記載《太平廣記》這部書它的鏤本,這個鏤本就是指刻印本的意思,鏤就是雕刻。古人要印書都是要先刻板,如果是雕板印刷的方式就是要先把書板雕刻出來,因此鏤本就是指刻印本。

  《太平廣記》它的刻印本,由朝廷頒佈給天下,但是因為《太平廣記》所記載的,後以言者謂非後學所急,它的內容畢竟是屬於野史、傳記、小說的內容。因此有人認為這部書它不像《太平禦覽》一樣,是屬於一個真正的類書供讀書人去查詢各種內容。《太平廣記》的內容非後學所急,不是我們急需要用的內容。於是收版,就把這個版本貯,貯就是儲存的意思,把這個版本儲存在太清樓當中。就是這個緣故雖然《太平廣記》,是在宋朝時期就編輯整理出來,並且刊刻出版,可是北宋時代的學者有很多人都沒有見過這部書。

  比如鄭樵,鄭樵他算是一位學識通博很有學問的讀書人,一位學者,他的《通志》,這個《通志》我們後面會跟大家做介紹。《通志校讎略》當中,鄭樵卻說《太平廣記》是從《太平禦覽》當中別出《廣記》這部書,別出《太平廣記》這部書,專記異事,就是奇聞異事,誤合兩書而一之。就是鄭樵他雖然是生活在宋代,實際上他也沒有見過《太平廣記》這部書。因此他把《太平禦覽》跟《太平廣記》看作是同一部書,認為是從《禦覽》當中別出《廣記》一書,這就證明連鄭樵他都沒有見到過《太平廣記》。

  這部書雖然談到有很多跟神怪有關的,大家會看到神仙,還有女仙、道術、方士這些都是跟道家有關。它的很多故事都是有許多的因果報應的故事在其中,這一點在《太平廣記》當中特別多,有的時候我們要講述一些因果的故事,從《太平廣記》中很容易能夠找得出一些公案出來。甚至於佛教的這些高僧大德在他們身上所發生的一些神通感應的故事,這裡面也是搜羅很多的,我們在後面會給大家介紹玄奘法師的故事。雖然它說的神通感應的故事是很多的,而採摭繁富,這個採摭就是拾取,它從許多書裡面去把它摘錄出來,這個材料內容是相當豐富的。

  名物典故,錯出其閒。因此它的內容就有很多的名物典故,乃至於這個時代人們的風俗習慣,從這裡都能夠看得到。詞章家恆所採用,因此許多學者常常喜歡採用《太平廣記》所收錄的內容,同時還有專門從事考證的學者也很喜歡從《太平廣記》當中去選取資料。

  下面所談到的就是這部書在輯佚方面的價值。就是唐朝之前的書有一些書到後世就已經失傳了,可是畢竟宋朝離唐朝乃至更早的時代距離是比較近的,所以宋朝的學者他們所能夠看到的古籍的範圍是比後人更廣一些。唐朝之前有許多已經失傳的這些圖書內容,甚至是斷簡殘編,這個斷簡殘編所指的是殘缺不全的書籍叫做斷簡殘編。尚閒存其什一,也就是在《太平廣記》當中,它所收錄的內容有一些就是唐代之前的圖書,而且後來已經失傳的。甚至有一些斷簡殘編也被《太平廣記》收進去。尤足貴也,這就使得《太平廣記》在一些文獻價值輯佚的價值當中,有它特別珍貴之處。此本所指的就是收錄到《四庫》當中的這個版本,這是明朝嘉靖年間右都禦史談愷他所刊刻的,卷頁間有闕佚,這個闕佚就是指這個版本還是有一些殘缺散失的內容,並不是特別完整。

  胡應麟《二酉綴遺》,他在這部書當中說:談於此書,這個談就是指談愷,談愷對於這部書頗肆力校讎,他還是盡心盡力的來校勘《太平廣記》這部書。第中闕嗤鄙類二卷、無賴類二卷、輕薄類一卷,這裡面所缺的卷數就是這幾類。而酷暴類闕胡淛等五事,這裡面的故事也有缺少,也有殘缺跟散失的部分。還有婦人類當中闕李誕等七事。就是談愷他在明朝的時代所刊刻的版本,這裡面就已經存在殘缺散失的內容了。

  談愷他說徧閱諸藏書家悉然,就是明朝的時代所能夠看到的這些藏書,基本上它所缺的內容也都是有缺少的。所以四庫館臣從這里就可以推斷,也許有些內容在宋朝的時代就已經殘缺不全了。

  在輕薄類當中有劉祥、許敬宗等內容,這都是在六朝的諸史當中可以看到,以及唐書、雜書當中都能夠看到。

  所以談愷在刊刻這部書的時候,他根據所能看到的典籍已經有把它補進去。餘目中有名姓者尚多,就是有名有姓的人在餘目當中還是很多,互見諸書,可以在其他的典籍當中看得到。惟出小說中,而其書今亡者,難悉究矣,這一點就比較難了。就是有一些典籍能夠看到的還可以把這些內容再補進來,它所缺少的部分再補進來。可是如果它出自於小說當中,而這部小說已經失傳了,這時候就很難再補進去了。

  云云等於我們現在的省略號一樣,就是他所說的話還有很多,但是提要當中只截錄了這一段。因此可以推斷《太平廣記》這部書在當時已非完帙,它就已經是殘缺不全的,有些內容就已經佚失了。這個完帙,帙就是套裝書的意思,就是意思是說它已經不完整了。今亦姑仍舊本錄之焉,收錄在《四庫全書》的也只能是如此,有一些缺失的內容因為它的原書也同時失傳了,所以也很難再把它補進去。這是談到了關於收錄在《四庫全書》當中的《太平廣記》版本的情況。

  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舉個例子,在《太平廣記》當中所能夠看到的內容。

  這張唐朝玄奘法師的德相是由江逸子老師所繪製的,這也是出自於華夏道統源流圖。我們知道玄奘大師在中國的譯經史上,曾經寫過濃墨重彩的一筆,他是唐代的高僧被尊為三藏法師。在中國的歷史上玄奘大師跟鳩摩羅什大師還有真諦法師,是並稱為中國佛教史上的三大翻譯家。而特別難能可貴的是因為東土諸師宗途各異,聖典亦有隱顯,不知所從。就是這個原因,就有許多的經典在我們中國還是沒有辦法看得到,這是在唐朝的時代。所以玄奘法師他為了探究佛教各派學說的分歧,他就不遠萬里到印度去求取真經。

  玄奘法師是在貞觀元年,獨自一個人走了五萬裏的路,這當中真的是歷盡了千辛萬苦。最終他到達了摩揭陀國之後,就在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得了佛教的真經。他在印度前後有十七年的時間,對當時的大小乘的各種學說都進行學習,一直到貞觀十八年,玄奘大師就帶回了六百五十七部的經論,還有佛像以及佛舍利等等。

  於是唐太宗就下令禮請玄奘法師,在弘福寺結集翻譯經典,這就是玄奘法師開始從事翻譯經典的工作。他譯經的時間是長達十九年,最後玄奘法師和他的弟子,一共翻譯出了七十五部的三藏經論,以及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就是這七十五部總共是有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奘法師他除了把梵文佛經翻譯成中文之外,而且還把《老子》以及《大乘起信論》翻譯成梵文傳入了印度。所以唐朝時代因為玄奘法師他的特殊的歷史貢獻,使得佛陀的教育在唐代變得非常的興盛。另外他也為中土培養出了許多翻譯的人才。總之,玄奘法師他一生在佛教經典的翻譯工作當中是做出了非常了不起的貢獻。

  我們來看一下在《太平廣記》當中,我們就有查到一段關於玄奘法師的記載,這一段是跟神通感應的故事是有關系的。我們打開《太平廣記》異僧六,就是在《太平廣記》的分類當中,伯元先生他有列出《太平廣記》的九十二大類,整個表有把它列出來。大家會看到從神仙類、女仙類、道術類開始一直到後面,有方士類、異人類接著就是異僧類。在異僧類當中就能夠看到許多佛教的出家人,比如鳩摩羅什大師、寶志公、玄奘法師他們的故事都有搜在其中。異僧還分做一二三四五六等等,在異僧六當中大家就能看到玄奘法師的故事。這一段異僧六是在文淵閣本,《四庫全書》一零四三至四八六這裡,大家會看到異僧六裡面有玄奘,還有一行法師、惠照法師等等。

  我們來看一下玄奘法師的記載,沙門玄奘俗姓陳,他俗家是姓陳,偃師縣人,他是河南偃師人是河南人。幼聰慧,從小玄奘法師就是一位非常聰明的孩子,而且他的德行很好有操行。在唐武德初,就是唐朝武德年間他到西域去取經。玄奘大師走到季兵國,這個路途就非常險惡,不要說人就是這些兇猛的動物像老虎、獅子、豹都沒有辦法從這裡經過,就說明這個道路非常險惡。於是玄奘大師來到季兵國之後,他就覺得很為難不知道怎麼辦好,於是就把房門鎖起來就在那裡靜坐。

  到了傍晚他把門打開之後,就看到了一位年老的出家人,這位年老的出家人是一副病的很重的樣子,頭面瘡痍,頭上臉上全都是瘡,身上還流著膿血。他獨自坐在床上,也不知道這個出家人是什麼時候出現了,是從哪里來,於是玄奘大師就對著這位老僧恭敬的禮拜。因為他來到季兵國就遇到這種道路非常險惡的情況,於是這位老僧就傳授給玄奘法師《心經》一卷。這個《心經》我們很熟悉,因為它的分量不多內容很短。玄奘法師就念誦著這部《心經》,忽然間整個路途很艱險的情況就發生了改變。山川平易道路開闢,就是形容那時候的景象突然間就變過來了。而且這種兇猛的老虎豹子也都躲藏起來,這些妖魔鬼怪也看不到蹤跡了。

  玄奘法師就讀誦著、背誦著《心經》,得以順利的到達佛國,並且取回了六百多部佛經回到了中原。這我們剛剛說過他取回的經典是六百五十七部,這部《心經》一直到現在還繼續在讀誦。最初玄奘大師將要去西域的時候,就在靈嚴寺當中見到了一棵松樹,玄奘法師就站在庭院當中用手摸著這棵松樹的枝葉,並且跟這棵松樹說我要到西域去求取佛法,那你就可以往西長。如果將來我要回來的時候,就是要往東回來的時候,你就往東長,這樣我的弟子就知道我快要回來了。玄奘法師跟這棵小松樹就談好了,等玄奘法師西行去取經果然這棵松樹它的樹枝年年都往西長,大概長了幾丈長。那我們知道玄奘法師在印度那爛陀寺去學佛,求取真經的歷程前後經歷了十七年,就在玄奘法師要回國的這一年,這棵松樹突然間就往東長。於是他的門人弟子就知道玄奘法師就要回來了,教主歸矣。所以就提前做準備要迎接他,果然玄奘法師就是在這一年回到了東土,一直到現在人們還稱這棵松樹叫做摩頂松。

  我記得玄奘法師他在河南的寺廟,我們以前就曾經去參訪過,這個故事也曾經聽說過。這個故事在歷史上是出自於《獨異志》和《唐新語》的記載,大家不要以為這些是神話故事,這都是真實不虛的。我們想幾萬里的路程他能夠歷經險阻最後取回了真經,這個歷程也是千辛萬苦。如果不是佛菩薩的慈悲加持,靠著凡夫的力量怎麼可能,能夠克服這些困難跟障礙。所以在這裡面所發生的這些感應的故事,其實都是真實不虛的,大家不要把它當成是小說來看。

  再來下面這一段我們所截錄的是《太平廣記·廉儉》,現在國家一直都是在反腐倡廉,而《太平廣記》當中就有廉儉類,這是在卷一百六十五就有廉儉類。這是關於盧懷慎的故事,是唐朝時代盧懷慎,這是一位非常清正廉潔的官員。他的故事我們在講解《聖學根之根——百家姓》的時候,就曾經跟大家分享過。在國家進行反腐倡廉的歷程中,盧懷慎的故事也是作為一個典範,也有刊載在政府的宣傳平臺當中。所以他的故事確實是非常的感人,而他前面的部分就是他生平的記載是多麼的廉潔,這些內容是記載在《明皇雜錄》。可是後面有一段關於因果的公案,則是出自於《獨異志》。

  《明皇雜錄》的故事大家可以自己來看,這個我們在《根之根》的課程當中都有介紹過。《獨異志》的故事則是跟因果報應的這個教育有關,大家也可以自己看。

  如同師父上人在墨寶當中所說的,倫常道德使人羞於作惡,明了因果令人不敢作惡,此天下大治之道也。因此要能夠讓天下太平,除了推廣倫理道德的教育之外,這個因果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盧懷慎的這個故事我們就會看到,就是生前如果是不能夠做到廉潔有守,他過世之後在陰間還有許多刑罰在等著他,這是《獨異志》當中的記載。這段因果的故事大家也可以自己看,給我們也是提高了警覺。

  關於《太平廣記》我們就介紹到這裡,裡面有許許多多的故事我們之前在講解《聖學根之根》的課程當中,也時不時的會引用《太平廣記》當中所記載的故事。總之,它的內容是很豐富的,有一些內容它不完全屬於小說,那也可以作為我們在宣揚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的時候用作講解的素材,這部書也是相當的實用的。

  接下來要為大家介紹《玉海》這部書,《玉海》這部書是宋朝時代王應麟先生所編撰的。我們對於這位宋代的大學者,大家應該是不會感到陌生。他為後人留下了許多非常寶貴的著作,有很多也是收錄在《四庫全書》當中。《玉海》二百卷這部書原本是為了應考博學弘辭科而作的,因此它所臚列的條目既是钜典鴻章,它所採錄的故事也是一些吉祥善事。而《玉海》所採錄的古籍就包含了經史子集、百家傳記乃至於稗官小說它都有收錄,宋代的掌故是根據實錄、國史等等。它所編排的門類分做二十一門,這二十一門伯元先生也有列在工具書之用法當中。從天文、律曆、地理、帝學開始一直到聖文、藝文、詔令、禮儀、車服、器用、郊祀、音樂、學校、選舉、官制、兵制、朝貢、宮室、食貨、兵捷、祥瑞後面還附了辭學指南。所以這個就是古時候科舉應試、應考所使用的,就是考這個博學弘辭科。這二十門門下又分了二百四十多個子目,這是《玉海》。

  關於《玉海》這部書在文淵閣本的《四庫全書》當中,是收在了子部二四九類書類,所以它還是屬於傳統類書的範疇。不像前面所介紹的《太平廣記》,《太平廣記》是小說類,《玉海》是分在類書類。子部二四九這是《玉海》一,後面還有《玉海》二三等等。它是收在了《四庫全書》後面的幾冊當中,它的第一冊就是從子部二百四十九類書類開始。所以這個目次當中寫的是《玉海》一,是宋朝時期王應麟所編撰的。

  我們來看一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介紹,《玉海》二百卷後面有附辭學指南四卷,收在《四庫》的版本這是兩江總督採近本。它的作者是宋朝時代的王應麟,王應麟我們對這個名字會感到非常的熟悉,會常常談到他。例如在前面介紹《十三經注疏》,就是《周易》有一部非常重要的鄭玄的注解,就是王應麟先生所編輯的。也是仰賴著這位宋代的大學者,才讓後人可以讀得到《周易》的鄭玄注,否則這部書就失傳了。就是因為王應麟他在宋朝時期努力的做了挽救的工作,才使得後人依然能夠看到《周易》的鄭玄注。這個前面已經有介紹過了,此外我們講的《聖學根之根——三字經》一般認為是王應麟先生所編寫的,還有《百家姓》那時我們講課所採用的注解也是王應麟的《姓氏急就篇》。在南宋時期他曾經為國家選拔出棟樑之才文天祥,文天祥參加考試的時候主考官就是王應麟,他真的是為南宋王朝選拔出了一位國家的棟樑優秀的人才,所以王應麟他在歷史上有許多非常了不起的貢獻。

  《玉海》這部書分成二十一門,剛剛有跟大家介紹過,從天文、律曆、地理一直到帝學、聖文、藝文、詔令還有禮儀、車服、器用、郊祀、音樂、學校、選舉、官制、兵制、朝貢、宮室、食貨、兵捷、祥瑞一共是二十一門,這是它的分類。每一門下面又分了子目,這個子目加起來就是二百四十多類。

  宋朝是從紹聖年間開始設置弘辭科,這個弘辭科指的就是博學弘辭科,這是古時候一種科舉考試的科目,它的制科。博學弘辭科就是為了選拔人才而設的,要選拔一些學問淵博而且文詞卓越的人才。這個科舉制度是宋朝之前就已經存在了,紹聖時期稱作弘辭科,到了大觀年間改為詞學兼茂科。我們在介紹《百家姓》的時候也常常會提到,有一些歷史的名人他們就是通過博學弘辭科選拔出來的人才。這個科舉考試的項目,為國家曾經選拔出許許多多的優秀人才。這是大觀年間改為詞學兼茂科,到了紹興年間就定為博學宏詞這個名字,重立試格。

  在南宋這一代有許多通儒碩學,什麼是通儒碩學?通儒碩學所指的就是他的學問很淵博,而且能融匯貫通這才能夠叫做通儒。碩學就是指他學問淵博,就是這些人才大多數都是從博學弘辭科選拔出來的。最號得人,因為一個國家要很好的去運作,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能夠把國家棟樑之人才選拔出來,政治就能上軌道,因此博學弘辭科在宋朝曾經起過很重要的作用。而應麟尤爲博洽,王應麟他更是一位學士通博的學者,他作這部《玉海》就是為了博學弘辭科應用而設的。在《玉海》這部書當中他所羅列的條目,這個臚列就是羅列陳列的意思,他所羅列的條目都是钜典鴻章,都是歷史上一些重要的經典、歷史等等的巨著,他才會列在裡面。《玉海》所採錄的故實,他所用的典也都是吉祥善事,都是比較吉祥的好的方面的內容,因為你考試不可能寫一些很凶衰的內容,一定是吉祥善事這個才比較適合在科舉考試當中去應用。

  因此《玉海》這部書,跟其他的類書比起來它的體例就不太一樣,就是這部書是為了考試而用的,因此就有它不同的一些特性。然而《玉海》所引用的這些經史子集的內容還有百家傳記的內容,是無不賅具。這個賅就是兼備齊全的意思,就是《玉海》引用的是很完備很齊全的。宋朝這一代的掌故,《玉海》就是根據這些實錄、國史、日曆來記載,它所記載的宋代的掌故有很多是史志,就是正式的史書當中所沒有記載的內容。它有它特定的價值,其貫串奧博,這奧博就是深奧廣博。

  唐宋諸大類書未有能過之者,你看這句話就是四庫館臣對於《玉海》的高度的評價。你看唐宋以來我們介紹了這麼多的類書,但是在貫串奧博這個方面,《玉海》有它特定的歷史價值。可以說唐宋以來的各個類書,在這個方面是沒有辦法超過《玉海》這部書,可見《玉海》這部書王應麟是編的多麼的好。

  何焯他評點《困學紀聞》,動以詞科,這個詞科就是博學弘辭科,詆應麟就是批評王應麟,特故為大言,這個大言就是指的非常誇大狂妄之言,不足信也,所以何焯的話不足以相信。

  《玉海》這部書在元朝的時代,曾經在慶元路刊刻,但是這個版本已經失傳了,後人看不到了。在清朝的時代收錄《四庫》,這個時期所能夠看到的,有江寧的南京國子監的刊本,這個本子不僅是有《玉海》,而且它把王應麟其他的著作也都刊刻在其中。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王應麟他有很多重要的著作傳世,比如《詩考》、《詩地理考》、《漢藝文志考》。我記得這個《漢藝文志考》,前幾天在查《四庫》的時候還有找到這部書。以及《通鑑地理通釋》、《王會篇解》、《漢制考》,這個《漢制考》也是他的著作。還有《踐阼篇解》、《急就篇解》、《小學紺珠》、《姓氏急就篇》。《姓氏急就篇》我們大家都很熟悉,講《百家姓》就是用這部注解。以及《周易·鄭註》,《周易·鄭註》前面有跟大家介紹過,還有《六經天文編》、《通鑑荅問》等等,這些都是王應麟的著作。

  你看他為後人留下了這麼多的重要著作,而且有很多都是收在《四庫》當中。也就是他的著作品質是相當的高,會被《四庫》收進來,是有他相當的價值才會收進來的。江寧的南京國子監這個刊本,它除了有《玉海》這部書之外,它把王應麟先生的各種著作也都附梓於後,這個梓就是出版的意思,等於說把它編在一起。

  案這個案字後面就是四庫館臣的說明,這個明貝瓊他的《清江集》當中,有所作應麟孫,就是王應麟的孫子叫做王厚,他的墓誌銘,這裡就有談到王應麟他編輯《玉海》這部書,未脫稾而失,後復得之,後來又得到了,一開始是丟失了後來又得到了。但是這當中有一些闕誤,還是存在一些錯誤。於是王應麟的孫子王厚就對它進行了考究、編次的工作。

  請於閫帥鋟梓,這個鋟就是雕刻,梓是出版。就是古人出版書籍是要雕版或者是要排版再印刷的,於是這是他的孫子所做的工作。幷他書十二種以傳,同時刊刻的還有其他十二種書。根據這段說法,這些書的出版是從元代開始的,但是貝瓊他說慶元初刻之時,附書十二種。但是今天實際上是十三種,而慶元刊書的原序也有談到,公書鋟於郡學者凡十有四。就是在郡學當中刊刻的有十四種,其中有一種就是《玉海》。則十三種爲不誤,或《淸江集》傳寫之譌歟。從這裡可以看出所附的王應麟的其他著作實際上是十三種,有可能是《清江籍》的傳寫錯誤的緣故。

  再來在卷首當中有也有記載,浙東道宣慰司刊書牒文。在這個牒文當中他有說《玉海》實際上是兩百卷,而今本就是把《辭學指南》合在一起就是兩百零四卷。《婺郡文學》李桓他的序文當中所列的卷目,就和四庫館臣所看到的這個版本是相同的,卷目是相同的。所以懷疑是當時在校刊的時候校刊者所附入,他附入的時候後人就一直沿承到後世,也都同樣保持著這個說法。至於他書之附刻者,則各從其類,別著於錄焉。

  它叫做《玉海》,為什麼叫做《玉海》?本於《張融集》名,最初是因為這個《張融集》的名稱而稱作《玉海》。實際上是因為它是仿照梁武,就是梁武帝他所集的《金海》的例子,而改變了它的名稱,稱作《玉海》。

  我們會看到《四庫提要》當中在這段裡面,就是對於《玉海》以及王應麟先生在歷史上的著作刊刻的情況,版本的情況以及這裡面的卷帙等等都進行了考證。乃至於《玉海》這部書它書名的由來,也進行了說明,這是《四庫提要》的內容。

  下面我們就來舉一下例子,在《玉海》當中前面有跟大家說過,它所編排的門類是分做二十一門,而且所列的這些古籍,都是經史子集的內容,乃至於百家傳記等等,還有宋代的一些掌故也會列在其中,它一共是分做二十一門。我們來看一下這二十一門當中,從卷二十六到二十七就是帝學。

  帝學在投影片上,有把這個文淵閣本《四庫全書》子部二百四十九類書類書影有放上去。我們會看到帝學是在卷二十六乃至後面卷二十七也是帝學。我們看到它的卷數是在二十六,於是就翻到後面卷二十六的部分,到九百四十三至六百三十八就是卷二十六從這裡開始。

  從這裡開始大家就會看到古來的帝王,他們是怎麼學習聖賢的經典,在帝學的部分就講解的非常的清楚。比如我們會看到這個帝學從卷二十六開始,後面就從漢朝的時代開始。漢講六藝羣書,還有石渠論六經,還有漢講論五經、漢禁中授經、侍講等等。乃至於唐代唐太宗觀經史、唐晉中勸講。這裡都會讀到漢朝、唐朝以來,這些君王他們都是怎麼學習聖賢的經典。到後續這個是沒有放在投影片上,如果我們看原書就會看到,像這些詩、書、禮、易、春秋的經都是分別是怎麼講的。還有傳到後世有經筵日講的制度,在宮廷當中這些君王又是如何來學習聖賢的經典。

  這裡都是跟君王有關,比如漢武帝說詩這是《詩經》,還有唐太宗讀《周禮》這是學禮。乃至於《春秋》等等,這裡就可以看出即使作為天子之尊,他也是相當的重視對於經典的學習。就是常常要讓這些有道德有學問的大臣,在朝廷當中來講解經典。這樣的傳統一直延續到後世,我們看到後面還有宋朝時期。例如太平新國讀文選,就是連宋朝時期的歷史也都還有記錄在其中。這是讓我們從例學的部分就可以看到古代的君王學習經史典籍的這個情況,可以說每一個朝代都很重視。像有的朝代講解《孝經》、講解《論語》、講解《春秋》,這些資料就真正的證明所謂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這些君王他們如何治國平天下,都是向古聖先賢來求取經驗。這個學習的歷程,自古以來可以說每朝每代的君王都是相當重視學習。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帝學的內容一開頭就有談到,這些古聖先王都有他們的老師。學之一字高宗與傅說始言之,就談到了這個學,這就開了萬世聖學之源。所以千年萬世的君王每朝每代,都很重視要向經典學習,向古聖先王學習治國平天下的道理。我們看從伏羲、神農、黃帝三皇的時代開始,這些君王都有他們的老師。神農的老師悉諸、黃帝的老師大橈、顓頊帝的老師伯夷、受學於緑圖,還有髙辛這都是五帝。五帝之一的高辛氏,高辛的老師伯招、堯帝的老師子州支學君疇,也就是尹壽、還有舜王的老師是許由,這是在《莊子》當中所記載的。學務成招,還有禹王的老師大成摰學西王國、湯學威子伯,子伯學於伊尹。就是伊尹他既是商湯的宰相,同時他也教導他的兒孫。

  髙宗學甘盤,還有文王,這個文王就是周文王。周文王他的老師是太公望,也就是薑太公。學子期還有武王,武王就是周武王,周武王問丹書於尚父訪洪範於箕子學虢叔。你看箕子他作為商紂王的大臣,其實他是明瞭如何治國平天下這些大經大法,但是非常可惜商紂王他很殘暴,所以箕子後來就是佯狂,被商紂王給囚禁起來。等到武王伐紂之後,他把箕子放出來於是就跟箕子請教如何治國平天下這個大經大法。箕子就傳授給他了《洪範》,這個是在《尚書》當中就有這個經文。還有成王的老師,成王的老師是周公。這裡就有記載古聖先王都有這些高人在教導他、在輔佐他,因此才能夠成就這個時代的功業跟盛世。

  接下來就是記載《漢講六藝羣書》、《石渠論六經》,到了漢朝時代朝廷也是非常重視學習經典,因此我們會看到許多經典都有設立博士,那會筵請這些學者來傳授經典。首先就談到紀宣帝,宣帝髙才好學師受詩《論語》、《孝經》。你看作為君王都很重視像《論語》跟《孝經》這些經典的學習。

  後面下一個小標題就是《漢講論五經》以及《漢禁中授經》侍講。世祖召桓榮説《尚書》,就是講解《尚書》經,善之入授太子朝㑹於公卿前敷奏經書,就是要來講解這個經典。這是漢朝時期,和帝即位竇憲他有上疏說,昭帝八嵗即位,所以大臣輔政輔佐他。選名儒韋賢,韋賢講解《魯詩》,蔡義講解《韓詩》。這個《詩經》有魯、齊、韓三家詩,都分別由這些學有專攻的學者來負責講解。而夏侯勝是講解《歐陽尚書》等入授於前卒成聖徳。你看就是君王他即位的時候年紀這麼小,除了要有大臣來輔佐他處理政務之外,還要把當時這個時代最好的學者,德行學問各方面最好的學者,都請來為這個君王講解古聖先賢的經典。

  你看講解《魯詩》、《韓詩》還有《歐陽尚書》等等,從古至今所有的這些君王,我們所看到歷史上記載的,都是非常重視學習古聖先王如何治國平天下的大經大法。這一點就是在《玉海》王應麟先生他所編的帝學這個部分,大家有興趣可以仔細的來看。

  就是我們師父上人常常提倡,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你看古來的君王他們都是做出了很好的榜樣跟典範,真正的身體力行去落實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都是把教育擺在第一位,他們自己本身就非常重視學習,皇帝都認真學習經典,下面的文武大臣乃至於全天下的百姓,當然也會見賢思齊,也都會認真的來學習這些《詩》、《書》、《禮》、《易》、《春秋》等等聖學的經典。這是作為君王他就具有上行下效這種榜樣的力量。

  關於《玉海》就為大家舉了這樣的例子,其他的內容大家可以根據《玉海》當中的二十一門,可以根據我們實際的需要來查找這個內容。這部書是相當有價值的,雖然當初它是為了給讀書人科舉考試來使用的,實際上也是因為王應麟這個學者,他的學問的功底就相當的好。因此四庫館臣對於《玉海》這部書是有高度的評價。就是認為他貫串奧博,在唐宋以來的各大類書當中沒有其他的類書能夠超過《玉海》這部書。所以《玉海》是很有參考價值的,我們應該認真的來學習,認真的來使用。

  下一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冊府元龜》,這個《冊府元龜》它的分量也是很大,有一千卷。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伯元先生在《訓詁學》當中,對於《冊府元龜》的介紹。這是宋王欽若還有楊億等學者也是奉敕撰,這部書也是朝廷所編撰的。王欽若等學者,是在宋朝的景德二年接受皇帝的詔令,開始編修歷代名臣的事蹟。一直到祥符六年,這一部《冊府元龜》全部完成了之後,才改賜這個名字。它原來不叫《冊府元龜》,後來是朝廷賜了這個名字。

  《冊府元龜》是分作三十一部,從總目開始之後有帝王部、閨位部等等,一直到外臣部。這裏裡面的內容有很多都是跟國家的政治有關的,比如將帥部、憲官部、國史部、刑法部、內臣部等等,都是跟這個國家的政務有關。所以它的分佈是分了三十一部,後面還有子目,子目是一千一百零四門,門當中有小序。《冊府元龜》所摭採的內容是很浩繁的,它所取的內容都是六經子史的內容,沒有收錄小說的內容。《冊府元龜》在選材方面,去取裁斷是極其嚴謹的,其中它記錄五代的事蹟尤其詳盡。凡是詔令奏議、文字鄙俚是一仍其舊。這一段就是伯元先生在《工具書之用法》中對於《冊府元龜》的介紹。另外《冊府元龜》也有引得,這個引得對於檢索《冊府元龜》幫助也是很大的,可以給人們提供很大的方便。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在文淵閣本的《四庫全書》當中,《冊府元龜》是從子部二零八類書類,是從這個地方開始的。我們在目次當中看到《冊府元龜》是宋王欽若、楊億等奉敕撰,這有提到它的作者。接著從第一頁開始,這就是《冊府元龜》的總目。接下來帝王部、閏位部等等,它所分的三十一部在投影片上我們有給大家列出來,大家看的是文淵閣《四庫全書》的本子。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冊府元龜》的分部,瞭解它的分部我們在查找它每一部下面的內容就非常容易,也是比較清楚。

  首先瞭解一下它的分部,你看這裡面也有一些跟教育有關,比如學校部、掌禮部。再來還有刑法部、貢舉部、內臣部等等,宮臣部最後就是外臣部,這是它的分部。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記載《冊府元龜》是一千卷,收在《四庫》的版本則是內輔藏本。它的作者是宋朝時期王欽若、楊億等學者奉敕撰,也是朝廷的敕令下令要來編撰的。這是在宋真宗的景德二年,從景德二年開始下詔要編修歷代君臣事蹟。這個編輯的工作就交給了王欽若和楊億等學者,由他們來完成。以欽若提總,這欽若就是王欽若,王欽若和楊億是帶頭的官員,但是和他們一起編撰這個《冊府元龜》的書還有十五人,一起修撰的人有十五人。一直到祥符年間,祥符也是宋朝的年號。就是從景德二年開始下詔,這部書一直到祥符六年整部書才全部完成。賜名製序,就是這個書本來是叫做《歷代君臣事蹟》,後來改名也是皇帝賜名為《冊府元龜》才有了這樣一個正式的名稱。

  製序就是提寫序文,周必大他在《文苑英華》的跋文當中,《王膽淸揮麈錄》這裡都有談到,他們共同談到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所修的,這個記載是錯誤的,實際上是宋真宗。《冊府元龜》這部書它是分做三十一部,這三十一部剛剛都有跟大家介紹過。有把《四庫全書》分的這個部我們有列在投影片上,大家可以自己來看。那部有總序,就是每一個部會有總序。另外它的子目是一千一百零四門,大家要是看《冊府元龜》的這部原書,比如它的目錄在文淵格本《四庫全書》就是從九零二至八,就是從第八頁開始它的目錄是很長的。因為它下面的子目又分了一千一百零四門,所以這個目錄就一直到九零二至一零五,就是從第八頁到一百零五頁,這裡全部都是它的子目,有一千一百多的子目。每一個門的下面都有小序,就是有這個序文。

  這些序文都是由李維等學者,他們一共有六人所編寫的。而竄定於楊億,最後定稿是楊億來定稿,此外又下令讓孫奭來做音釋的工作。這部書《冊府元龜》宋真宗也有親自參與,就是關於義例的部分就是宋真宗親定的。它的內容我們剛剛有提到過,它和這節課所介紹的《太平廣記》剛好是相反的。就是《冊府元龜》是完全不收錄小說的內容,它所收的全都是六經子史的內容。就是經史子這三部的內容,而沒有小說的內容。另外對於悖逆非禮這方面的事情亦多所刊削,因此《冊府元龜》這部書它的選材是非常精審的,裁斷極爲精審,這是四庫館臣對它的非常正面的評價。

  洪邁在《容齋隨筆》這部書當中就有談到,謂其時編修官上言,編修官就有談到,凡臣僚自述還有子孫追敘自己的家世,如鄴侯傳之類這些就沒有採錄在《冊府元龜》當中。它在選材的方面就如同四庫館臣所說的,它的裁斷極爲精審,並不是什麼內容都收的。它所遺棄的內容,不選取的內容是很多的,故亦不能賅備,這個賅備就是兼備,完備的意思。它是有選擇性的收錄,這樣的一部《冊府元龜》。

  袁氏楓窗小牘也有談到,這個書一打開皆目所常見,都是很常見的內容。無罕覯異聞,對於這些小說、異聞等等的神怪等等的內容都是沒有收錄的,不爲藝林所重,這是袁氏的說法。但是四庫館臣並不這樣認為,不能因為這個小小的問題而否定了這部《冊府元龜》的重要價值。

  我們看到下面的文就是四顧館臣他的態度,他說夫典籍至繁,你看《冊府元龜》它收了這三十一部,下裡又一千一百零四門的內容。它收錄的內容,分的類算是很多。它所選擇的經史子的內容也是比較廣的。這些典籍因為它所取的就是六經子史,就是經史子這些典籍在古代時很多的。在編選像《冊府元龜》這樣的類書,你當然不可能把所有內容全部都收取進來。勢不能遍爲掇拾,這個拾就是採取的意思。

  因此在編輯的過程中是有經過一番很仔細的選擇的,去誣存實,未可概以掛漏相繩。去誣存實就表示了《冊府元龜》在選材的時候這種審慎的態度。凡是虛妄不實的內容都一概不收取,這是它編輯的一個特點,因此你不能認為說它是掛漏,掛漏就是形容遺漏的很多,收錄的少遺漏的多,你不能夠這樣來評價它。這是它在選材的時候就已經有經過非常精審的一個編輯工作,更何況當時參加纂輯,就是編輯,參加《冊府元龜》這部書編輯工作的大臣,全都是很有學問的大臣。皆一時淹貫之士,這個淹貫就是指他很博學、博通的意思。所以這是宋朝時代的大學者來參與編輯,而且還是真宗皇帝都有親自參與。

  那換句話說它的編輯的陣容是很龐大,而且都是精選的這個國家很值得信賴的人才,才挑選出來編輯這部書。雖卷帙繁富,這個卷帙就是泛指書籍。雖然這個卷帙浩繁,你看《冊府元龜》一千卷,它內容是很豐富的。難免牴牾,這個牴牾這個詞在《四庫提要》當中也挺常見的,這個牴牾就是相互衝突的意思。它最初是指的牛角相抵觸,所以引申就是相互衝突。你看《冊府元龜》一千卷這麼多,這裡面的內容難免會有一些相互有抵觸的地方。而考訂明晰,亦多可資覽古之助。《冊府元龜》的考訂工作是做的相當好,考訂明晰。要使用這個《冊府元龜》是多可資覽古之助。你要看古來的這些經史子的典籍,就來讀《冊府元龜》是很有幫助的。

  張耒明道雜志,他有說楊億他編修《冊府元龜》修了幾卷完成,他就會奏報給皇上。每次他完成的這些內容皇上看到之後,就把這些完成的內容交給陳彭年。陳彭年我們知道,前面介紹過文字、聲韻、訓詁學的基本要籍,就是《大宋重修廣韻》就是陳彭年負責編輯的,因此他是一位很有學問的讀書人。彭年博洽,這個博恰指的就是他學識通博很有學問。不可欺毫髮,就是我們讀到這裡會覺得,這可能就是研究小學的,文字聲韻訓詁的學者就有這個特點。他做什麼事情一定是很精細的,這就是研究小學的人就有這個特點,你有一點小小錯誤他都能幫你查出來。這個毫髮是比喻很少的數量,就是你有一點寫錯的地方,陳彭年都能幫你挑出來。

  故謬誤,謬誤就是錯誤。謬誤處皆簽貼,這個簽貼指的是簽注意見貼在正文上。這是上面有個小字條,就把他的簽注的意見貼上去。就是《冊府元龜》正在編輯的過程中,只要陳彭年發現錯誤,就一定會把他的意見寫上小字條貼上去。哪怕它只是小小差誤,他也一定會貼上去。

  至有數十簽,因為這陳彭年實在做事情太仔細了,可能也是他的學問太好,這研究小學的人可能都有這個特點。所以往往他字條上面寫上他的修改建議,有時候會一下就給他提了幾十條建議。於是楊億看到了這些建議,他也覺得很慚愧,於是就推薦陳彭年來參與編輯。

  這一段記載就是張耒在明道雜志當中記載,四庫館臣說雖然不一定是完全可靠的記載,但是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冊府元龜》在編輯的時候,當時梭核討論,務臻詳愼。就是君臣在對待這部書的編輯上面的一個謹慎的態度,務臻詳愼,臻是達到,一定要詳細、詳盡而又謹慎。故能甄綜貫串,這個甄是甄選,甄綜貫串就是總括貫通前後相通。

  《冊府元龜》的編輯,因為君臣上下這種特別謹慎務實的態度,所以它的編輯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才能夠達到總括貫通,前後連接性又強,內容又可靠。使數千年事,幾千年以來的這些經史子的內容,無不條理秩然,這個秩然就是整飭的樣子。

  你看按照《冊府元龜》它所分的三十一部,讓這上下幾千年經史子的內容,在這三十一部當中很有調理的排列起來。《冊府元龜》這部書作的就是很精審。

  在王應麟先生的《玉海》當中所記載,《冊府元龜》這部書它的目錄有十卷,音義十卷。但是到了四庫館臣編輯的時代,這個目錄雖然還能看得到,可是音義就已經見不到了。這個可能就是傳寫過程當中散失,因為從宋代到清代古時候畢竟印刷術不是很發達,要印一部書是很不容易的。刊刻傳寫過程當中漸漸的失傳這個內容也是有可能的。所以音義最後的失傳,這個應該就是在傳寫過程當中散失的,後人就見不到,這也是比較可惜的一個地方。

  關於《冊府元龜》我們在這裡有給大家舉了例子,這個例子是在《冊府元龜》的帝王部。大家會看到卷一到卷一百八十一是帝王部,我們在《冊府元龜》的卷十八帝王部當中就會看到帝德。這段內容對我們在講解漢學課程的同學,也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因為我們學習《聖學根之根》常常要講到三皇五帝他們的德行還有事蹟。那大家看到帝王部帝德的部分,從軒轅黃帝開始到顓頊髙陽氏、帝嚳髙辛氏、帝堯陶唐氏,後面還有帝舜,這個內容很長。這些古聖先王他們的事蹟大家在這個帝德的部分就可以看的很清楚,就是每一位君王他們都有那一些感人的事蹟。

  帝德下面這段文有一段比較短的文,這個文就是來總括帝德的內容。你看自古王者受命以有徳而後昌也,一定是因為君王的德行,才能夠使這個國家能夠世世代代昌盛繁榮下去。「書稱皇天無親惟徳是輔」,這是《尚書》。還有《易經》說「日新之謂盛徳」等等。從古時候你看從三皇伏羲、神農、黃帝以來,三皇是無為而治,到了五帝的時期是垂拱而治。三代而下,百王以還,雖教成之蹟不同而君民之徳可舉。莫不合天地之大,齊日月之明,表正萬邦輝映千古。從這裡就知道就是貴為天子他是富有四海,最重要的就是要以百姓之心為心,以萬物之利為利。

  無私之道,不宰為功。加之雖休,勿休日慎一日者,得以垂無疆之美也。就是這個皇帝他如何才能夠使得這個朝代世世代代都很繁榮昌盛,這個最重要的就是君王的德行。而且他是不是以百姓之心為心,就是把百姓的需要,把百姓的利益看作是很重要的。他是不是有這種仁愛之德去關愛到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這些都是屬於帝德的部分。之後就開始介紹皇帝軒轅氏、顓頊髙陽氏、帝嚳髙辛氏、帝堯陶唐氏這些大家都可以自己來看這個文,因為我們在《聖學根之根》的課程裡面,對於這些古聖先王的事蹟都已經有跟大家做過介紹,這些內容大家都可以來參考。

  這裡所舉的就是《冊府元龜》的內容,所以我們在講解的時候,如果需要選材也可以從這些唐宋以來的類書當中來選取。對於我們再來講解古聖先王的德行,這些內容都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今天的時間已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謝謝大家!